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涌根大伯读古文-《岳阳楼记》
- 1. 感其身世之曲折
- 2. 感其寒窗之坚韧
- 3. 感其知恩图报
在养育自己的孩子中,我也常常观察其他父母的育儿方法。我发现,不少父母都忽视了一个问题,那就是: 有没有必要让孩子尽早读古文? 文末是涌根大伯的看法。
这几天,大伯夜里总做梦,虽奇怪,却都是好梦。何以知之?因为梦醒后有种心旷神怡的感觉。
读古文有何用?做个好梦,就是大伯最近的发现。
自大伯在高中时代学了《岳阳楼记》,每读此文,常深受感动,感叹他“宠辱偕忘”的豁达境界;感叹他“不以物喜;不以己悲”的人生态度;感叹他“先天下之忧而忧;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家国情怀。
他就是范仲淹。
对大伯来说,范仲淹是被低估的民族“脊梁”,相比大伯所了解的其他著名历史人物:岳飞、林则徐、曾国藩、左宗棠,都是范仲淹的后来者。
唐朝有韩愈倡导“古文运动”,那么涌根大伯认为,宋朝有范仲淹倡导“风节运动”,因为宋史有其记载。
每感激論天下事,奮不顧身,一時士大夫矯厲尚風節,自仲淹倡之。
- 《宋史》(卷三百一十四 - 列傳第七十三 - 范仲淹)
大伯今天特意看了写范仲淹的书,差点没老泪纵横,为其感动有三。
1. 感其身世之曲折
仲淹二歲而孤,母更適長山朱氏,從其姓,名說。少有志操,既長,知其世家,迺感泣辭母,去之應天府,依戚同文學。
- 《宋史》(卷三百一十四 - 列傳第七十三 - 范仲淹)
改集慶軍節度推官,始還姓,更其名。
- 《宋史》(卷三百一十四 - 列傳第七十三 - 范仲淹)
范仲淹两岁丧父,其母改嫁朱家,范仲淹也改叫朱说。后来得知身世,又改回本姓本名。人不忘本,乃中华民族之根本精神。
2. 感其寒窗之坚韧
晝夜不息,冬月憊甚,以水沃面;食不給,至以麋粥繼之,人不能堪,仲淹不苦也。
- 《宋史》(卷三百一十四 - 列傳第七十三 - 范仲淹)
范仲淹读书的劲头相当足,昼夜不停,冬天疲惫极了,用水冲脸;吃不饱,就吃点小粥,人都受不了,范仲淹却不觉得苦。
3. 感其知恩图报
前奏既已免咎,此书尚可议责,使黜之辱之,不为贤人之累,则某退藏其身,省求其过,不敢以一朝之责而忘平生之知,报徳之心亦无穷已。
- 《范文正公集/卷08》
范仲淹一人做事一人当,不累及他人,还说他不敢因“一朝之责”而忘记晏殊的知遇之恩,报答之心是无穷无尽的。
关注葵涌根微信公众号,点击查看《涌根大伯读古文-《岳阳楼记》》视频。
孩子们,今天的“涌根大伯读古文”就到这里。孩子们,大伯喜欢你们,大妈喜欢你们,大伯的两个孩子喜欢你们,大伯一家人都喜欢你们,喜欢你们听涌根大伯读古文。
有没有必要让孩子尽早读古文?
以下是涌根大伯的看法:
梁启超的子女除早丧的外,后来个个成才,这虽然和梁启超的教育有关,但是对子女的早期教育,应归功于这位普通的“娘”。
- 《梁思成、林徽因和我》(一 梁思成夫妇)- 林洙
梁启超十分担心孩子们在清华接受了西方文化,而丢了国学。于是他每在假期为子女讲学,先讲《国学源流》后讲《孟子》《墨子》《前清一代学术》等。梁思成回忆说:“父亲的观点很明确,而且信心极强,似乎觉得全世界都应当同意他的观点。”清华八年的教育和梁启超的影响,对梁思成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、不断进取的精神、坚定的自信心、学术上严谨的作风、广泛的兴趣与爱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,并使梁思成成为一个炽热的爱国主义者,对祖国、对民族文化的热爱胜过了一切。
梁启超说的国学,就是古文。涌根大伯也深受启发,认为有必要让孩子尽早读古文。如果孩子年幼,还不会读,可以先从听开始,持续接受古文的熏陶。涌根大伯读古文,愿能帮助到那些真正有需要的孩子们,让他们多听多悟,为自己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精神文化基础。
- 《梁思成、林徽因和我》(一 梁思成夫妇)- 林洙
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 。 我衷心感激每一位父母的无私爱心。您的言行, 或许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,让其他人重拾信心,继续在人生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。
合集推荐
往期文章推荐
聊聊今年创作的感受 涌根大伯读古文-《岳阳楼记》 涌根大伯读古文-《滕王阁序》
点击查看原文最新版本
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想法,
点击此处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