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涌根大伯读古文-《醉翁亭记》- 欧阳修
大伯在高中时学此文,不能完全理解此文,那是因为缺乏足够的人生阅历。现在,四十岁的大伯重读此文,发现“颓”是此文的关键。
也许在滁州的那两年,就是欧阳修人生最失意的日子。
1. 大伯译
涌根大伯尝试用自己的话,译此文,旨在助人理解,无奈大伯才疏学浅,难免有所疏漏和错误,还望多包涵。
(“寓”:寄托,寄。) 滁州这个地方周围都是山。其中,西南方向的山峰那边,是层林耸翠的山谷,景色特别美。远看那广阔茂盛的地方,是琅琊山。 沿着山路行走六七里距离,渐渐听到哗啦啦流水的声音,那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下来的水流,就是“酿泉”。沿着山峰蜿蜒的小路走,发现有像翅膀一样的建筑在酿泉上方,那就是“醉翁亭”。此亭是何人所建?是山里的智仙大师建造的。给它取名的是谁?那是太守自己叫着玩的。太守和宾客们来这里喝酒,喝一点点酒就醉了,太守年纪最大,因此称作自己叫”醉翁“。”醉翁“的目的不在于酒本身,而在于这山水之间的乐趣。山水的乐趣,愉悦在心里,却又寄托在酒中。
(“冥”:昏暗。) 太阳升起来了,山林间的云雾就散开了;云雾又聚集起来了,山洞就昏暗了。昏暗和明亮的变化现象,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。野花开了散发出淡淡的香味;粗大的树木长出茂盛的叶子形成了浓郁的绿荫;风和霜又大又干净;“酿泉”里的水退去,石头显露出来了,这些就是山间的春夏秋冬。早晨出去了,傍晚回来了,经历春夏秋冬的景色却不一样,那种快乐也是没有尽头的。
(“伛”、“偻” 同义:驼背。 “洌”:清澈。 “肴”:熟的鱼肉等。 ”蔌“: 蔬菜。 “宴”:用酒饭招待客人。 “酣”:畅快,尽情。 “丝”: 弦乐器。 “竹”: 箫笛之类的乐器。 “颓”: 跌倒。) 挑山工在路上唱起了歌,路人在树下休息,那挑山工朝山谷大喊一声:“喂~快点儿~~~” 那树下的路人大声回应道:“嘿~好勒~~~” 驼背的老人牵着小孩子,人们不间断地来来去去,那是滁州人在出行。坐在河边钓鱼,河水越深钓到的鱼越大;用泉水酿造的酒,越香甜的泉水酿造的酒越清澈;山间野味,有荤有素地摆在面前,那是太守在招待宾客们。和宾客们一起吃好喝好的快乐,不在于音乐;把笔投进竹筒里的人投进了,下棋的人赢了,大家举着酒杯相互碰撞干杯,有的人站着,有的人坐着,都在那里大声谈话,那都是宾客欢闹的场景。在人群中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倒在桌上,那是太守喝醉了。
(“已”:停止,完毕。“从”:跟随。“阴”:庇荫。“翳”:遮蔽。“知”:知觉,感觉。) 傍晚散席时,人的影子不整齐地散开着,太守回家去了,宾客们也跟着太守回自己家了。树林庇荫下遮蔽着,鸟叫声忽上忽下,路上的都走了,鸟都出来嗨了。但是鸟能感觉到山林里的快乐,却不能感觉到宾客们的快乐;宾客们能感觉到跟着太守出来玩的快乐,却不能感觉到太守为他自己的快乐而感到的快乐。喝醉了能一起快乐,醒酒了能用文字记录的人,那就是太守。太守说的是哪个? 就是那个江西吉安的欧阳修。
2. 大伯评
欧阳修为什么要写《醉翁亭记》?此文中未提及,因此大伯去读宋史,才有了发现。
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,左迁知制诰、知滁州。居二年,徙扬州、颍州。
- 《宋史》(卷三百一十九 - 列传第七十八 - 欧阳修)
欧阳修被小人陷害,被贬到滁州当太守。这件事就发生在他为杜衍、韩琦、范仲淹、富弼发声之后,他本是劝朝廷珍惜这样的贤才,结果把自己搭进去了,可以想象到,他会受到多大的打击。他在滁州的两年,可能是他人生中最失意的日子。
读《宋史》中欧阳修的传记,不太容易知道欧阳修在滁州是多大年纪,大伯只能勉强猜测大概五十来岁的样子,正值壮年,却已是头发花白的老头子了。
如此失意之时,焉能不醉?“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乎山水之间也。” 酒,让自己倒下的东西,大概指的是自己的官职;“山水之间”大概指的是大宋江山。“山水之乐”,大概是自己为国效力的责任感。“得之心而寓之酒”,大概或许是“在其位,谋其职”?
太守和众宾客都有酒,也就是都“在其职”。众宾客乐,而只有太守“颓乎其中”。众宾客是那些奸臣,太守被奸臣灌醉了,倒下了。太守不倒下,焉能醉?所以,大伯才说“颓”字是关键。
"醉能同其乐,醒能述以文者",大概表达了“倒下”只是暂时的,“醒来”又可以继续为正义发声的决心。
最后一句话,连名带姓带家乡,算是为自己打气、壮威,是和“我乃常山赵子龙”、“我乃燕人张翼德”一样的叫阵声。
大伯胡乱评此文,欧阳文忠公若有知,勿笑喷。
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 。 我衷心感激每一位父母的无私爱心。您的言行, 或许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,让其他人重拾信心,继续在人生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。
合集推荐
往期文章推荐
聊聊今年创作的感受 涌根大伯读古文-《岳阳楼记》 涌根大伯读古文-《滕王阁序》
点击查看原文最新版本
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想法,
点击此处留言